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乃蔚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艺术使人们更加了解

2015-08-02 16:02:29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A-A+

  纽约,七月不能错过的3场展演活动:邦瀚斯展厅的中国全国美展国际巡展、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镜花水月展、百老汇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值得观赏”——这是许多纽约人或纽约客七月的共同感受。已于今年4月在新西兰满载美誉的中国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国际巡展,在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之下,近日到访美国,于当地时间7月8日在纽约曼哈顿邦瀚斯展览中心盛大开展。这是中国全国美展设立以来首次亮相美洲大陆,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心展示中国主流美术的最新成就和鲜活面貌。

  展览受到纽约当地多家媒体的关注。开幕式前两个小时,The Village Voice、Our Time Press、Harlem World、Black Star News、PRLOG、美国中文电视、世界日报、新华社等近20家中外媒体早早赶到展览现场进行采访。有位记者首先提出了“政治话题是否会在选拔过程中受影响”的问题——看来美国记者对于中国的全国美展充满了好奇。媒体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本次展览的60余件作品如何选出,继而延伸到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以及其60多年的历史演变;二是从本次参展作者的年龄、性别扩展到艺术家,特别是女性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政府如何支持艺术家创作;三是本次展览的作品是否可以代表中国当代美术水准,以及中国是否有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争、如何应对来自西方的冲击;四是参展作品的技法、艺术教育、展后作品的去向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副秘书长陶勤等对上述问题逐一作答,使在场的记者对中国的美术现状有了直接的了解。

  随后举行的开幕式气氛热烈,与会嘉宾相继发表致辞。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理事长表示,中美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承担着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责任,随着中美双边关系在众多领域的不断扩展,两国人民了解对方国家的兴趣与日俱增,中美双方在美术领域更多地交流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间的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全国美展首次亮相美国,是中美两国美术交流的一件盛事。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展览,向美国朋友们介绍和展示“美丽中国”。

  刘大为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特色,他指出,中国美术家们从现实角度观察社会变迁、在精神层面感悟世间百态,生动地描绘了当代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喜悦与艰辛交织”的全景画卷,希望借此为中美两国人民增进友谊搭建艺术之桥。

  纽约市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对展览组织者表示感谢:从上个世纪后半叶持续至今的中国全国美展,一直是展现中国美术家才华与远见的舞台。展览使纽约这个故事感极强的城市更具创造性和多元性。

  纽约州众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称,作品反映了中国的现状,展现出中国美术家对社会现实积极广泛的关注与思考,佐证了“艺术使人们更加了解,使生命更加精彩”的理念。

  纽约市文化事务专员汤姆·芬克皮尔(Tom Finkelpearl)在致辞中提到,展览开幕前日与**理事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两国间艺术交流要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这个展览能够在纽约顺利举办,也正是得益于两国富有成效的交流政策。

  邦瀚斯北美亚洲艺术部主任高德莎(Dessa Goddard)表示:成立于1973年的邦瀚斯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行之一,这次展览为非商业性的艺术展,是邦瀚斯首次与中国艺术机构合作实施的大规模展览。英国邦瀚斯北京代表余红雨也表示,未来十分乐意帮助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家走向国际。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参与剪彩,纽约州前州长大卫·帕特森(David Paterson)也出席了开幕式,对展览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美协代表团与当地艺术家、收藏家、评论家等举行了座谈会。刘大为首先以历届全国美展作品回顾为线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使与会嘉宾对此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就中西美术异同进行了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中西美术存在着以下不同:

  一、东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国人看待自然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顺应自然,个人的“小我”须融入民族乃至宇宙的“大我”。反映在艺术上,就是不刻意站在客体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地融入到客体之中,使主、客体合二为一,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是以天人对立的观念为基础的。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从而获得人生幸福。

  二、中西绘画在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上不同:中国画线条是基本造型手段,色彩是从属性的,而且不画光影明暗。画家们总是使用各种线条来勾勒造型,然后敷以单黑或五彩的颜色,色彩往往也会被区分出干湿浓淡变化,而这些差别一般都不会被明显地强调。西方绘画对物象界限并不是用线条来区分的,而用色彩的深浅、光线的明暗来表现。西画中的色彩十分丰富,通过这些色彩的精心运用,画家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差异,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以及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直观的视觉效果。这种美学追求更有光学意义,更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思考。

  接下来,刘大为以本次展览作品赏析为主要内容,介绍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现状。参会人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艺术顾问麦可·盖里斯(Maeckel Gallis)对人物画情有独钟。他从展览中看出中国美术有三个类型的作品,分别是传统式、中西合璧式和西式。他列举了几件作品:《传灯》采用西方写实油画的理念描绘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京剧演员,可谓中西合璧,人物情绪饱满、深刻。他本人喜爱歌剧,看到这件作品,不由得思考有多少演员能成为传世的艺术家;从《遥望》中则可以体会到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精髓,作品表达了祈愿心灵的沟通。《致青春·勇者有约》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可以让观众深入地看进去,并听出画中人面临的青春问题。在座的画家金瑞的作品《铁马冰河之战图》细腻、甜美、富有情感。

  高德莎指出:通过刚才的交流,她了解了中西绘画的区别,她认为当代中国画很多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特点,呈现出较为丰富的艺术面貌。例如《蓝花花》是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但借用了西方古典写实的技法描绘出人物肌肤的透明感,增强了画面的色彩视觉效果。西画强调外在,中国画注重内在。观众从画作可以了解到中国人在想什么,这就是展览的意义。中国画家借鉴西方技法,扩大了视野,但并未因此丧失传统,反而造成了形式多样的面貌,这是很好的结果。西方艺术推崇反思的传统——评判社会,《白桦林》乍一看很美,但仔细端详,可品出情绪上的反思精神,当然,不同年龄层看这幅画可能感受不一样。现在西方绘画的价值,不是情绪上的反思,而是“标价”,这是一个问题。中国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令人关注。

  曾在中国居住多年、会讲一口流利中文的名都传媒董事长罗浩(John W.Robinson)说:同样是裸体画,东西方也是有区别的。西方提倡创新,不太遵循传统,而东方极为尊重传统。中国画有一些陈规,要求遵从已有的技法,“**”废除传统,这对中国画家无疑是打击,现在需要停下脚步,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很欣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唐人街艺术博物馆总监汉娜·吉夫斯莱文特(Hanna Griff-Slevent)表示:展览显示中国艺术在演进,反映社会变化及人们的各种想法。展出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白桦林》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中那个纯真的女孩让观众体会到东方女性之美。

  孟艺学会执行总监郑杏儿说,本次展览的许多作品都是出自“80后”的艺术家,他们虽然年轻,却有着自己“讲述故事”的独特角度。《望秋音》看似随意凌乱的笔触,实则反映出青年一代中国艺术家生机勃勃的创作热情和不拘一格的情感表述。

  展览期间,观众投票选出了令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作品,除上述座谈会提及的作品外,《哈尔滨·您早》、《桥上的风景》等受到广泛好评。

  访美期间,刘大为与陶勤应美国中文电视台邀请,分别以“站在历史视域中的全国美展”和“以美术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为题进行了电视访谈,让观众对中国当代主流美术特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回国前,陶勤、刘中等中方人员在旅美参展画家马欣乐陪同下,应邀到访罗斯洛克集团董事长史蒂文·洛克菲勒的家族庄园,对其给予展览的支持面致谢意。史蒂文再次对这些高水平的作品表示赞赏,称此次展览所带来的艺术进一步拓宽了人们对于风格多元性观念的认识,感谢中国美术家协会对美术最高创作标准的坚守。

  展览闭幕前,美国前总统***的助手、前白宫办公室主任麦克拉迪与6名议员,纽约大学副校长及该校艺术系教师,波士顿大学校长及该校学生等,先后集体参观了展览,纷纷表示展览有助于对中国的了解,庆幸没有错过这次机会。

  美国展在当地时间7月20日闭幕,巡展将远赴下一站意大利佛罗伦萨,与欧洲观众见面。

中国文化报 第6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乃蔚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