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乃蔚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从《银锁》谈起

2012-12-13 15:04:00 来源:李乃蔚画集作者:刘大为
A-A+

  第九届全国美展有一幅摘取银奖的工笔人物画,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形象塑造生动鲜活,色彩、质感几可乱真。后来这届美展获奖作品赴日本展出,日方也选了它作为招贴。我当时就说过,这幅画表现力不亚于法国十八、十九世纪的肖像画……这就是李乃蔚的《银锁》。据我所知,除了《银锁》,乃蔚的作品《山菊》、《归云》、《清音》等,也都先后在首届、二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十届全国美展上荣膺大奖。

  印象中,乃蔚人如其画,是一个性情恬静的人。细读他的画,感到这种淡定中其实奔涌着诗情。在我看来,他的画作,凭着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用传统的材料和技法画出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新的风范,一如《银锁》中的少女、少女脖上的银锁,明丽亮泽,争辉斗艳。这恐怕是评委们毫不犹豫地颁奖于他的缘由罢。

  磨斫方成器,耕耘自见功。透过琳珑剔透的“银锁”,足见画家笔力功底的深厚修炼。中国工笔人物素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以《银锁》为例,秀眉丽唇的容颜,迎风欲飘的丝带,光泽浮动的银锁,纹理润呈的玉镯,褶皱稠叠的衣衫,层层积染的红裤,丰肌玉骨的手足,脉管隐现的肤色,地面散落的谷穗,金光灿烂的玉米串,等等……学院的训练使乃蔚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位深度用功的画家,他把人物肌肤的微妙变化、周遭物品的细部结构,塑造得如此精准传神,几近“窃眸欲语”,具有了某种厚度的触摸感。《山菊》、《清音》等作品,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外部轮廓、体积重量和质感。他颇擅渲染,作品历经浅染数十甚至上百遍,层层敷色,直至细节明澈、轻盈圆转、温润如脂,薄中见厚。这无论在中国画或西画,都是难以企求的质感。乃蔚从用线设色到形象塑造,借助多种手段把中国画的材料发挥到了极致,也消除了以往以为仅有油画才能刻画深入的偏见。像《银锁》这类高难度表现手法,不熟谙人体结构和“三矾九染”之道,是绝难做到的。

  挥毫能添彩,落纸列锦绣。透过精巧细腻的“银锁”,足见画家创作语言的别具一格。有人说,乃蔚作品多像西画。作为在中国画风云变革、千姿百态的当代格局中诞生的硕果,《银锁》等作品的确借鉴了西方写实手法,并使之丰富、新颖。但我认为,不能因此便将其简言为中画西技。他更多是承接了中国传统的点、染、皴、擦等技法,注重以准确凝练的线条和工笔敷色塑造物象的体感和质地,更有宋代以降工笔人物的精微雅致。其人物娴静而不呆滞、俊美而不轻佻、娇俏而不柔弱,甚至延续了文人画的典雅和超脱。从近代美术史的视角观照乃蔚作品,就会看得更为清晰,油画进入中国,早期其实就是通过工笔重彩的途径实现的,工笔本身的优势就在易于与西画对话和取长补短。乃蔚在多年的创作中,致力于探索当代工笔人物审美趣味的变化,并通过优美的情调使之生活化、通俗化和感性化,形成了异常可贵的个人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造型手法和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在关注现实方面的长期停滞。当然,它仍是从中国画自身体系中生长出来的符合东方审美特征的艺术样式。

  意到形更似,情美神亦生。透过意蕴隽永的“银锁”,足见画家对于作品意境的不懈追寻。中国画有“立象以尽意”的说法,工笔人物画绝不只有精工、细致,它其实具有更大的能量来表达画家的情绪和精神寄托。在《银锁》和《山菊》、《归云》、《清音》这一系列作品中,文静、温情的少女形象一再出现于画家笔下,其形体轮廓的线条流畅,色墨渲染的层次丰富,不仅表现了物态形神,更成为传达某种意蕴的媒介,这就充分发挥了工笔重彩的所长。人们看到,在一缕淡淡的迷茫和愁绪中,有幽香的画氛、清纯的诗意在升起,有纯静、圣洁、悠远的意象在隐现。画家不只是在花颜月貌、娇容妍姿的刻画上用力,更在展示人物纯洁心地、丰富情思和传达古典意味的乡土主题等更具文化内涵的深度表现上用心。通过审美筛选、感情陶融和想象幻化,乃蔚营造出一个不仅仅属于自我、而且更关注人与自然的艺术世界,这是宁静恬淡而又极富象征性的情境,镌刻着人性的美、人文关怀的美、人生理想的美。

  透过经年打磨、浑然天成、秀透空灵的“银锁”,人们更看到画家艺术信念的清寂求索。画家贵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源于学养、阅历和艺术技巧诸方面的长年积累。听说乃蔚是从连环画转向工笔人物的。这两者都是艰巨的劳作,往往须要日夜兼程、精耕细作,须要画家视滚滚红尘如无物,耐得住沉寂和清苦;也听说《银锁》等每一幅画作的完成都要耗费2年以至更多的时间。为把生命赋予作品,画中少女那一头自然乌黑的长发,少女足下那成百上千零星散落的麦穗,都是乃蔚一根一根发丝地描画,或一颗一颗谷粒地“撒”于宣纸。从构图、拟稿、修改,到白描、拷贝、勾线、上色……偶有笔误,则前功尽弃。个中甘苦,不难想见。但乃蔚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愈是清苦,愈欲投入。在30年的丹青生涯中,他能置业内业外的纷纷扰扰于不顾,潜心于常人倍感倦怠的创作,毫不急功近利地行走在通往工笔人物艺术高峰的山脊上,靠的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说他与一般画家相比画得太慢,此言不虚。但也惟其如此,不仅显示其艺术功底的厚实,更宣示其艺术追求有达摩面壁之坚定。

  乃蔚笔下的“银锁”,也为我们打开了他淡泊、从容、平和、美好的心境。他屡获大奖,却还是一如既往,远离尘世的躁动,沉浸于这种细腻的绘画形式,寻求新的描绘方法,追求艺术的愉悦过程。前不久,在十一届全国美展上海展区,我见了他与他的新作《红莲》,更感到他谦逊不变。平日里,我常勉诫学生,大凡艺术之称为精品,没有清寂修炼之心则难以索求。因为艺术,说到底就是精神世界的再现。而洋溢着“乃蔚风采”的《银锁》等一系列作品,不仅让我看见了他用墨香茶苦浇灌出的那份清逸,那份芬芳,更让我看见了他在青灯黄卷中坚守的那份单纯,那份理想。同时,也引发了我关于中国工笔人物这一画种艰难与复兴、成就与不足、继承与创新以及如何与融入写意精神等更深的思考。借用乃蔚的一句话吧, “工笔画创作过程一般较长,画家把握鲜活的艺术感觉很不容易,这取决于画家执著的艺术追求、良好的创作心态以及精到细腻的技法水平,由此才能渐渐地进入一种画境。”

  时间2010年9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乃蔚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